文:冯朝曦
花生秧是花生收获后的主要副产物,长期以来被视为农业废弃物,但随着畜牧业对粗饲料需求的增加和资源循环利用理念的普及,花生秧的营养价值逐渐受到关注。研究表明,花生秧富含蛋白质、纤维、矿物质及维生素,是一种优质的粗饲料资源。将其合理应用于牛羊全混合日粮(Total Mixed Ration, TMR)中,不仅能降低养殖成本,还能优化饲料结构,提升生产效益。本文将从花生秧的营养特性及其在TMR中的应用策略展开分析。
粗蛋白含量高
花生秧的粗蛋白含量可达8%-12%,高于玉米秸秆(4%-6%)、小麦秸秆(3%-5%)等传统粗饲料,接近优质牧草如苜蓿干草(15%-20%)的水平。其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齐全,尤其是赖氨酸和蛋氨酸含量较高,对反刍动物的生长和泌乳具有重要促进作用。
纤维结构合理
花生秧的粗纤维含量约为25%-30%,中性洗涤纤维(NDF)和酸性洗涤纤维(ADF)占比适中,分别为50%-60%和35%-45%。这种纤维结构既能促进反刍动物瘤胃蠕动,又能提供必要的能量,改善消化效率。
矿物质与维生素丰富
花生秧中钙(1.5%-2.0%)、磷(0.1%-0.3%)、镁、铁等矿物质含量较高,且富含维生素A、维生素E和B族维生素。其中钙含量显著高于大多数禾本科秸秆,对幼畜骨骼发育和泌乳牛钙平衡具有积极意义。
低抗营养因子
与部分豆科植物不同,花生秧中单宁、皂苷等抗营养因子含量极低,适口性较好,长期饲喂不会影响动物采食量。
TMR是一种将粗饲料、精饲料、矿物质和添加剂按比例混合的饲喂技术,其核心是确保营养均衡。花生秧的加入可为TMR提供以下优势:
降低饲料成本
花生秧作为农副产品,价格低廉且来源广泛,可替代部分高价牧草(如苜蓿)或青贮玉米,显著降低饲料成本。
优化营养平衡
花生秧的高蛋白特性可弥补禾本科秸秆的不足,与玉米青贮、豆粕等搭配使用,可平衡日粮中的能量与蛋白比例,减少精饲料添加量。
提升饲料利用率
通过TMR工艺将花生秧粉碎并与其他饲料均匀混合,可避免牛羊挑食,提高纤维消化率。研究表明,添加20%-30%花生秧的TMR可使瘤胃微生物活性增强,挥发性脂肪酸产量提升10%-15%。
环境友好
利用花生秧作为饲料,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,符合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和“碳中和”的发展方向。
合理配比
花生秧在TMR中的推荐添加量为15%-25%(干物质基础),需根据动物种类、生理阶段调整。例如:
:添加20%花生秧+30%青贮玉米+25%精料+25%其他粗饲料;
:添加25%花生秧+40%青贮饲料+30%精料+5%矿物质。
加工处理
:建议将花生秧切至2-3 cm长度,便于混合均匀并提高采食效率;
:新鲜花生秧可通过青贮保存,乳酸发酵可延长保质期并提升适口性。
质量把控
:在花生荚果成熟后及时收割,避免茎秆木质化导致纤维含量升高;
:储存时需控制水分(≤13%),避免霉变产生黄曲霉毒素等有害物质。
替代策略
花生秧可部分替代苜蓿干草或玉米秸秆,但需注意补充能量饲料(如玉米)和矿物质(如磷),以维持日粮营养平衡。
研究表明,在奶牛TMR中添加20%花生秧,可降低饲料成本约15%,同时产奶量提高5%-8%;在肉羊育肥试验中,花生秧替代30%玉米秸秆后,日增重提升12%,料肉比下降9%。此外,花生秧的应用还可减少抗生素使用,改善动物肠道健康。
花生秧作为一种高蛋白、低成本的粗饲料资源,在牛羊TMR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。通过科学配比和合理加工,可有效提升饲料利用效率,降低养殖成本,同时推动农业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。未来需进一步研究花生秧与不同饲料原料的协同效应,并开发配套的加工技术,以充分释放其潜在价值。
关键词:花生秧;全混合日粮(TMR);粗饲料;营养平衡;反刍动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