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中国养殖信息网!

粮食价格波动巨大!大豆后续走势已经“明牌”

日期:05-22  点击:  属于:饲料动态

今年粮食市场的开局有些艰难,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:

  一是今年是一个变化之年。

  经历了前两年粮价飙升后,今年明显发生了转变。

  供需变了,情绪也变了,以前担心粮食供给,囤粮现象频现,但现在需求低迷,恢复缓慢;以前是各主体都在“抢粮”,现在大家却都在观望。

  所以,今年的粮食市场注定变化很大。

粮食价格波动巨大!大豆后续走势已经“明牌”

  二是价格重心全面回落。

  供需一变,肯定就会影响价格,在供强需弱的格局下,粮价重心普遍回落,这也是市场的共识。

  但是对于怎么个回落,以及回落到什么程度,就成了市场“谜案”了。

  比如,就拿当前的小麦来说。

  当前正值新麦上市,而按照当前市场的普遍预期来看,今年新麦低开基本已成定局,但是问题来了,新麦低开以后,后续是个什么行情?是继续低走,还是会有所反弹?

  至少目前来说,这个谁也判断不出来,因为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。

  比如,虽然说面粉需求一直孱弱,但小麦价格回落以后,触发了饲用价值,后续能有多少小麦进入饲用领域仍然未知。

  再比如,新麦产量质量如何,也将是影响后续小麦走势的关键因素。

  所以虽然说当前部分新麦上市有了报价,但尚不明确,可以说小麦的行情正在逐渐明朗,但仍有波动空间。

  小麦尚且如雾里看花,玉米就更懵圈了。

  一是小麦价格不断走低,玉米的重心也被拖拽。

  近两年,随着玉米、小麦以及生猪市场的变化,使得玉米和小麦产生了紧密的联动效应。小麦价格被看作是玉米的天花板,而玉米价格反过来也成为小麦的底部支撑。

  随着小麦价格不断下跌,玉米的重心也被向下拖拽。而从当前小麦的走势来看,新麦低开,价格上限变得十分有限,在这种情况下,玉米又会如何演绎就成了一个谜题。

  二是玉米本身也面临着“内忧外患”。

  一方面,玉米的供给压力增加。

  虽然近两年政策端提出了扩种大豆的重要任务,而玉米又和大豆面临争地问题,也就是说,玉米的种植面积会受到影响。

  但事实上,玉米的产量却未必走低。

  比如去年,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虽然同比下降了0.6%,但是产量却达到了27720万吨,同比增长了1.7%。

  这主要是得益于单产的提高,而2023年玉米的重点工作依然是提高单产。而且鉴于玉米利润较好,因此种植积极性依然较高。

  在这个预期下,根据相关部门预测,2023年的玉米产量预计达到27871万吨,将比2022年增长7.8%。

  另一方面,进口玉米压力仍在增长。

  玉米进口数量已连续3年超出配额,因为截至目前,今年进口玉米的数量就已经超出了配额了。再加上根据美国农业部5月份发布的供需报告来看,全球玉米供应正在走向宽松,这也使得国际玉米价格再次利空。

  此外,巴西二季玉米再过一两个月也将面临收获,其产量也仍然是一个创纪录的预期。再加上巴西玉米性价比要更高,因此后续玉米市场面临的压力恐怕不小。

  这也使得后续玉米行情变得扑朔迷离,在结束了高粮价时代后,玉米会如何演绎引发市场不少猜测。

  但凡事总有例外,相比起小麦、玉米的一团迷雾,大豆却几乎是率先“明牌”了。

  而且从牌面来看,这副牌并太好,甚至有点一言难尽。

  为什么这么说呢?

  因为今年政策端对于大豆的倾向不可谓不多,频频释放利好信号,而豆价也一度企稳。

  比如,自国储政策大豆收购开启后,大豆市场得到很大提振,豆价也一度有所恢复。但是很显然,这是政策收购推动的。

  而随着4月底收购结束后,豆价又开始滑落。滑落的原因主要是基层余粮仍然偏多,而豆子质量又参差不齐,尤其是一些低蛋白豆价格很难提振。

  于是,面对这样的现状,近期黑龙江省再次发布增储政策,使得这些余豆再次有了去处。

  不过,从市场走势来看,豆价的提振空间十分有限,甚至是维稳的空间也很有限。

  一方面,到5月底,市场可能会有一波售豆小高峰。

  随着大豆播种完成后,剩余种源连同待售的余豆可能会同时销售,这时如果市场接货无力,豆价可能会再次走跌。

  但这并非是主要原因,更严峻的则是市场消费依然低迷。

  随着气温升高,以及降雨增多,豆制品消费进入淡季,而这个淡季可能要比往年的淡季还要淡。

  再加上国际大豆行情不断走向宽松,也将逐渐对国内市场施压,所以大豆的这副牌有点难打,想要走稳仍需政策等外力的支撑。